2013年4月26日 星期五

[好台]---省道台一線的故事

省道台一線的故事
  • 作 者:黃智偉

  • 出版社:貓頭鷹
  • 出版日:2002-04-01
  • ISBN:9861200428
南人乘船,北人騎馬」這是我們在歷史課本裡面都讀過的南北交通差異,但是那是在對岸,那台灣呢?想想很多農家田園樂的場景,應該是牛車吧?沒錯!就是牛車了!郁永河1697年不也是搭牛車嗎?

可惜還是錯了!在當時的台灣,縱貫線的人們多是步行,有錢人可以乘轎子,用轎夫的腳來取代自己的腳。後來逐漸因為統治上的需要,發展陸路交通,路線方面則是南北不同,不過這裡的南北和我們現在的認知不同,隔開南北的是台灣府,也就是現在的台南。南路延著自國姓爺開始的屯墾陣地,北路則是挨著平埔族的聚落延伸到「彰化」。是的!早期的統治範圍就是這樣而已,所以甚至台灣八景會有「雞籠積雪」出現!

為何要延著平埔族的聚落?因為要抓他們來做勞役。舉凡修路的工程,或是大官出巡的抬轎,都是他們的「義務」,是的,當初就是這樣「理蕃」,使他們「服於王化」的。

隨著開墾範圍增加,淡水廳的廳治慢慢從彰化、沙鹿北移到新竹,加上平埔人不堪勞役,發動幾次「叛亂」行動之後,路線稍作修改,接近漢人村落。直到林爽文事件,乾隆派私生子福康安(不可質疑金庸!XD)來台灣平亂,發現陸路交通實有不便,為了防止類似事件持續發生,才建請朝廷發展交通。

從郁永河時代開始,遭遇的南北交通「大毒瘤」就是「大甲溪」,差不多跟RPG裡面的「黑暗森林」一樣,連當地的平埔人都不能輕言涉過,所以下個大雨讓郁先生整整等了九天。所以岑毓英用了「蛇籠」來整河岸,蓋大甲溪橋,當初認為是治水利器,結果大水一來就掛了,不過沒關係,橋垮的時候岑宮保已經升官了!

印證「路是人走出來的」有機路線的好書,讓我不得不佩服一下作者,他真的是混「縱貫線」的!


省道台一線的故事(全新增修版)
  • 作 者:黃智偉
  • 出版社:如果
  • 出版日:2011-08-25
  • ISBN:9866702154
這本書後來有修訂版,印刷變得比較舒服,還增加了一個章節,裡面貼了許多縱貫線今日的模樣,當然主要是分享改道的部份,不然大家上GOOGLE 街道看台一線就好了!
^_^

後記:

  1. 上面說的有機路線是指這條路彷彿有生命似的生長變化,另一方面,這年頭提到有機感覺我的部落文會比較好賣!XD
  2. 大家常常詬病政府的政策反覆,在我看來,在原住民政策這方面倒是從一而終。
  3. 400年前大家用腳走縱貫線,400年後大家用腳加單車走縱貫線,想一想也是挺浪漫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