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4日 星期四

閒書---生活的經濟學

 

  • 作者:Gary Becker and Guity Becker
  • 譯者:薛迪安 
  • 出版社:McGraw-Hill
  • 出版日:1997.10
  • ISBN:9574930009

Becker擅長將經濟學的分析方法推衍至非傳統經濟學討論的課題,例如犯罪、家庭、教育等等,也因為這樣不斷「撈過界」,而被稱作經濟學帝國主義

這本書是由他為《商業週刊》所撰寫的專欄選粹而成,許多主題應該都與當時的政策走向相關,所以我也得老實承認很多議題的背景其實我不是很了解。不過中心思想大多是減少管制,利用市場機制來提昇或壓抑某項行為的誘因

對於人們的行為會對誘因做出反應,這點應該算是沒有太大疑義,但是政府的政策是否真能順暢地透過市場機制,這點我持相當保留的態度……

對於想要了解「經濟理性」的朋友,我個人認為值得一讀。但是不要一口氣讀太多篇,不然會有一種迴圈的感覺……

2014年8月1日 星期五

閒書---小倆口經濟學

Spousonomics

 

  • 作者:Paula Szuchman and  Jenny Anderson
  • 譯者:莊安祺 
  • 出版社:時報文化
  • 出版日:2011.04
  • ISBN:9789571353647

本來以為這應該是一本談論兩個人生活怎麼賺錢或是省錢的書,因為坊間不少冠以經濟學的書均是如此取向,例如正妹經濟學之類的,不過實際一看並不是這麼一回事。作者是運用經濟學原理來解釋並試圖解決伴侶之間的相處問題

例如家事,並不是一人一半最好,因為每個人的比較利益不同,所以各項家事應該讓做那件勞務有相對優勢的人去做;書裡也提到當某一方無所節制地為另一方「款便便」的時候,只是助長另一方更是吃人夠夠;另外還提到對婚姻的評價可能是來自一種預期性的泡沫等等。

其實這樣的題材我並不算陌生,因為我大學的時候就選修過「婚姻與戀愛的經濟分析」,課堂裡許多內容大致上也與這本書的主題相仿。不過說老實話,可能因為本書的作者們並不是經濟出身,所以對於婚姻困局的描述生動有餘,但是對於經濟學理的解釋則不甚適切。例如她們用市場供需圖來解釋親熱的次數的均衡,而供需圖的基本假定是買賣雙方都是價格的接受者,但是事實上,在伴侶之間有太多的策略性互動,用談判模型我想會比供需要來得適當。例如相同的理論,我修過的那門課是將供需用來解釋婚姻市場,還將外配作為國外進口衝擊,我想在分析上的角度會合宜許多。

另外,這本書的章節編排也讓我疑惑,例如在第4章先提道德風險,然後第7章才說資訊不對稱,但是道德風險的根基本上來自資訊不對稱;另一個例子是在第5章就才講誘因,而誘因基本上就是來自取捨,卻又在第6章才談取捨……。若以學習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我個人認為這本書適合給已經有一定的經濟學底子的人,作為閒書之用,反之,如果想透過這本書認識一些經濟學,我想問題會不小……

話說我大學那門課的教授曾經問我:「經濟學得好,就有太多算計,所以戀愛就談不好。你要選哪一個?」

這時候一定要慶幸自己經濟學沒學好!XD

2014年7月18日 星期五

閒書---行動經濟學入門

Introduction_of_Behavioral_Economics

 

  • 作者:真壁昭夫
  • 譯者:黃瓊仙
  • 出版社:楓葉社文化
  • 出版日:2011.04
  • ISBN:9789866239724

書名的行動經濟學其實就是行為經濟學(Behavioral Economics),不很嚴謹地說,就是回到決策的心理過程,來修正經濟學這門「選擇」的科學。但是這本書的副標題:「一門專門探究人類投資行為的科學」,表示本書的內容主要集中在介紹行為金融學方面的研究發現。因為臭虫本身對於金融的瞭解極度有限,所以書中提到的許多東西其實只能說是「略懂!略懂!」

這本書的優點是將幾個重要的觀點都做了基本的介紹,例如展望理論、錨點效應、心理帳戶、捷思偏誤等等。好吧!很多人都覺得我都只提專有名詞,像是火星文,太混了!那就稍微解釋一下吧!

展望理論:主要是針對期望效用理論進行修正,人們對於利得與損失的風險態度有所不同。由一個參考點出發,若有利得,更多的利得能增加的快感下滑,所以人們會趨向保守;相反地,若有損失,更多的損失卻也是讓痛苦程度增加的速度變慢,所以人們會趨向冒險。以投資來說,這讓做出停利的決定相對於停損來得容易,也就是說賺錢的時候我們心裡會出現「夠了吧!夠了吧!」,但是虧錢的時候這聲音卻是「再凹一下!再凹一下!」這樣。

錨點效應:這個是我最喜歡的理論之一,表示你的決定會受到不相干的參考點影響。簡單地說,我去募個臭虫保育基金的時候,請捐款人先填上身份證號碼的尾數,結果……尾數較高的人平均來說捐的較多。明明只是一個不相干的數字卻會造成實際影響,這真的比傑克還神奇。所以大家下次各種紀念日將至之時,要凹禮物請善用此發現。

心理帳戶:簡單說,相同的花費金額但在心理可能放在是不同的帳戶來衡量。假設我已經買了300元的電影票,到了電影院然後發現票不見了,該不該再買一張進場看電影? 大多人說不要。另一種狀況是進電影院前發現皮夾裡電影票還在,但是不見了300元,這時要不要進去看電影?大多人說要。就結果來說,如果進去看電影,都是口袋少了600元,然後享受了一場電影,但是為何大家的決定不同?因為前一種狀況,大家在心理會認為「電影」花了600元;但是在後面的情況,「電影」還是300元,然後再出現一個心理帳戶是「粗心」的300元,所以前面的情況下看電影在心理的感受上比較貴。

捷思偏誤:簡單說,就是人們會運用較省力的「心理捷徑」來進行決策。這個不算很意外,君不見大家都說做決定是很「傷」腦筋的嗎?既然如此,可以省點力利用直覺來決策也是很自然的。但是直覺和經驗與成見卻往往都是脫離不開的,例如當年我想跟香魚初認識的時候,香魚基於對於成功高中學生的偏誤樣本造成對我的偏低評價,所以我當年告白鐵定掛點,這樣的捷思偏誤讓我花了兩年才校正回來……

然而這本書也有一些缺點,首先,章節拆得超級散,甚至有同一個主題拆作10小節,看起來顯得離散。再來是一些明顯的數字錯誤,例如書中的某個例子(p.157),兩個互斥選項被實驗者選擇的比率是50%和69%,合計超過100%了呀,而且後面的行文也持續此錯誤,這對我這種有一點小小龜毛的人會造成困擾的。有些名詞翻譯與慣用的不同,例如fMRI翻作「機能的磁氣共鳴畫像裝置」,我想翻作功能性磁振造影或是功能性核磁共振可能對一般人而言會比較親切一些(不過這也可能是譯者忠實直譯日文的結果),幸好這些狀況大多都有附上英文原文,這是科普書中值得推廣的處理方式。

最後,如果要行為經濟學的入門書,我還會推「誰說人是理性的」、「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或是引起爭議的「快思慢想」等等。

2014年7月15日 星期二

閒書---公平賽局

Fair Play

 

  • 作者:史帝文.藍思博(Steven E. Landsburg)、凱莉.伊莉莎白.藍思博(Cayley Elizabeth Landsburg)
  • 譯者:劉復苓
  •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 出版日:2008/01/06
  • ISBN:9789862271056

如果回到十年前,我應該會很愛這本書。

當年的我非常願意接受機會均等主義的公平理念:在機會公平下,不要求結果的公平。

舉例來說:我跟隔壁的小明,我選擇用功唸書,他選擇玩耍,長大後我的薪水比他高,所以要付較重的稅,換言之,政府在處罰我的用功唸書。不只如此,政府同時也處罰了努力工作的人、努力儲蓄的人、努力……。確實,累進稅的確就有這種降低努力誘因的反效果。但是機會均等主義的立基點在於「機會」的均等,我跟小明真的有相同的可選集合嗎?我們的父母不同、我們的家庭環境不同、我們的腦力可能也不同。

把決策結果說是偏好不同而非起跑點不同所造成,現在的我,不敢也不願說得這麼滿

書裡也有提到李嘉圖等值定理,我小時候 應該也還蠻著迷這個概念的,但是我現在比較願意稱之為假說。不過某個角度來說,我同意作者所說的,重點不是融資方式,重點是政府為什麼要多花錢。

題外話,當年我跟翰哥對於公平理念不甚相同,這應該也是我們研究室論戰的主題之一。如果我當年就有看過這本書,如果我當年就有寫部落格,我猜想應該會是有趣的回顧。

另,如果要看自由派論點,我更推百辯經濟學

2014年7月4日 星期五

臉皮厚真的是無敵!

原本我這張緊靠著柱子的四人桌是我和另一個人斜角共用,我們都將自己的大背包放在身邊的椅子上,而柱子這一側有兩個插座,剛好也足夠我們兩人使用。

剛剛來了一位老年婦人,她一開始就先叫醒當時還在午睡的斜對面鄰居,並指著他旁邊的椅子說:「我要坐這!沒辦法,都沒位子了!」,口氣還蠻直接的,我就想說她們可能本來就認識。

然後她開始拉電源線,發現柱子這一側已經沒有空的插座,而她的線又不夠長,無法拉到柱子的另一側,然後她就對我們倆說:「你們要有人換插座,不然我沒辦法用!」,我真的不誇張,真的是命令口氣!

不過我還是不爭氣地把我的插座讓給她了,不然我猜下一步她會換過來坐我隔壁……

遇到還能教的小朋友,有時我會出言規勸,但是老人家……我通常都相信直接讓他們新陳代謝掉就好。

知恥近乎勇;不知恥近乎神勇。

樹沒有皮,必死無疑;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2014年5月23日 星期五

臭虫遭詐騙事件簿

故事要從2014/04/29說起,當時臭虫收到一則詐騙簡訊如下所示:
message

我想這詐騙也太嫩了,不認識的人送來一個帶連結的簡訊,我怎麼可能會貿然就點呢?google了一下,果然是詐騙無誤,按網址會下載一個apk檔,安裝後就嘿嘿了……。本著手賤求知的精神,臭虫還是點了,反正不要安裝就沒事啦呀哈哈。

2014/05/21晚間,臭虫的手機在無預警之下重開機,然後幾乎所有程式都不見了(印象中只剩下電子發票 -___-|||),嚴格來說,是啟動關聯不見了,從應用程式管理程式來看,檔案都還在,但是都無法啟動……

好吧!那就重裝吧!不過就在精神不濟之下,點了上面那一個萬惡的apk……

一點完我就想起來這是啥鬼,立馬就high了……

我把手機重置回原廠設定,也在此時收到雪花般的簡訊,內容都只有「839」,這不是什麼神秘數字,而是中華電信的小額付費服務。臭虫也立即打0800-080-123的中華客服,請她將我名下的這項服務關閉,然後她也告知我已經有1000元的消費紀錄,接著聽客服人員說這病毒還會自己幫我發簡訊散播,所以我一併把簡訊收發也都關閉了,反正我現在主要都是用LINE。

因為是遇到詐騙,所以臭虫可以填具切結書來申訴:

中華電信小額付款客戶切結書

但臭虫沒有傳真機,所以隔天早上還是跑到門市辦理,也請門市人員幫我調一下簡訊紀錄,果然已有三則發送出去,而且收件者都不是我認識的聯絡人,希望他們不要像我這麼阿呆。

後記:

  1. 雖然臭虫已經自認為對於不明的連結算是謹慎的,之前還很有自信這樣的低階手法肯定逃不過我的法眼,的確是,但它逃過我的香腸手......。當手比意識來得快的時候,若不是熟練,就是該休息了......
  2. 如果確定不會使用到839的小額付費功能,建議申辦門號的時候就將此項服務關閉,據我的瞭解,這項服務好像預設是開啟的。
  3. Android手機預設是不能安裝google play以外的apk,我也忘記之前是為了啥子軟體而打開「未知的來源」功能,基本上不要打開比較好,就算開了,裝完安全的第三方軟體,也馬上把這功能關上比較好。
  4. 話說我早上10點到門市,下午1點客服中心就通知我處理好了,效率之好讓我有點嚇到了!據說這筆詐騙金額不會出現在我的下期帳單裡,等收到帳單時我再補圖吧!

2014年5月9日 星期五

為何要K書

如果有人看標題進來以為我要說讀書跟人力資本或內在滿足之間的關係,請左轉出去吧。

今天早上騎車的時候,哼起一首老歌:陳奕迅的K歌之王,忽然想到,為何要叫做K歌呢?這答案大概去猜想是來自卡拉OK(Karaoke,伴唱機),後續的影響頗多,包括KTV、KOD前面冠上的K都是此君。

另一方面,小時候我們會把打人或揍人叫做K人,或者說是這傢伙欠K,這答案大概去猜想是來自knock,雖然小時候我們一定不認識這個字,但是快打旋風裡面的K.O.(knock out)肯定是見過的,所以我猜想這個字眼可能是K人的來源(當然,K.O.是拳擊術語,起源比快打旋風還早,我只是舉個人生經驗而已……)。

但是,K書到底怎麼來的呢?是要唱得比唸得好聽?還是要把書本擊倒?我的頭一個猜想跟網路上常見的解釋一樣---來自啃書的啃,用羅馬拼音的子音是K開頭。其實這答案我並不是很喜歡,但是我沒辦法說它一定是錯的。也有人跟我提面提到的一樣,說是要把書本擊倒,有朋友要提供我其他解釋嗎???